2021年3月23日,《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纲要》分3大板块13章51节6万余字,编制工作于2019年7月30日启动,历时1年半,3月11日正式印发。
《纲要》提出:到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目标为7000亿元,争取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速在5.5%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55000元左右;人均GDP提前突破2万美元,力争达到15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00亿元以上,争取连跨2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速5.8%。
着力建设“五个泰州”——
建设国内一流、世界有名的健康泰州。坚持“国内一流、世界有名”定位,强化“中国医药城就是泰州,泰州就是中国医药城”意识,坚持医药健康产业“一业牵引”,全力做强医药地标产业,构建以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为核心,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和沿江健康制造板块为两翼,一批大健康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街区)为支点的“1+2+N”大健康产业空间布局。推动“药医养食游”融合发展,统筹推动健康产业、健康事业、健康城市、健康生活互动并进,到2025年医药产业产值达2500亿元,使大健康成为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建设创新引领、要素集聚的活力泰州。鼓励发展“互联网+旧货”“互联网+资源循环”,促进循环消费。促进消费新业态向农村市场延伸。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全面落实职业年金制度,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建立企业年金。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培育发展一批连锁经营骨干社区服务企业,积极发展社区商业云服务平台,优化家政、养老、社区教育服务。打造区域性金融集聚发展中心,促进金融业逐步由基础产业向先导产业转化。大力发展特色文化商业街区,推出一批“网红打卡地”。到2025年,民间投资比重达85%以上。加大高端商贸项目引进,大力发展首店经济,打造长三角区域性商业中心城市。
建设接沪连宁、跨江融合的枢纽泰州。加快形成接沪连宁,加快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和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加大与杭合都市圈的合作联系,探索建立“科创飞地”。
融入苏南,积极参与共建苏锡常一体化,争创江阴-靖江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深化江阴-黄桥等南北共建园区建设,加强泰兴-常州新北跨江合作,推动泰兴虹桥园区争创常泰合作先行区。以常泰联动为先导,南联杭州都市圈,北接盐城、淮安、宿迁,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南北融合发展中部走廊。推动与扬州、镇江、盐城、南通等毗邻地区协同协作。扎实推进扬泰协同发展,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携手打造国际旅游航空枢纽港,协力建设南水北调清水走廊,共建里下河生态湿地公园,共同开发旅游市场。
联通浙鲁、辐射内陆的十字高铁枢纽,成为“轨道上的长三角”重要节点。推动“市区一体、两区融合、三泰同城”,全力打造长三角核心区中轴枢纽城市。
融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积极开辟中近洋航线,推进与东盟、非洲等地区产能和装备制造深度合作,重点打造船舶产业、航运物流、工程承包等合作基地。支持本地建工企业参与东南亚、非洲、中东、拉美等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承揽重大工程项目。
建设绿色宜居、水韵诗画的美丽泰州。加快实现“一核三极三城”新格局,打造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以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以大江风光带、生态经济带、水乡风情带为主体,打造健康吉祥、清新自然的水城乡特质,让三水汇聚、城水相融成为泰州“颜值担当”。
建设人民富足、安定祥和的幸福泰州。到2025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68%。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城乡居民收入比保持在2以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累计3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92%以上。
以“市区一体、两区融合、三泰同城”为发展导向,推动中心城区南进东扩,着力构建 “一核三极三城”新格局。打造市区高端商务商贸、科技金融、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中心。加快构建“井字互通、南延北伸”的快速路网。健全“市为主导、区为主体、街道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网格管理模式。
城市功能品质提升重点工程:
路网:完成东风北路快速化改造、姜堰南绕城快速路等工程,推进东环高架(S231)南延、姜高路二期、S610快速化等建设,开展西环快速化、泰州至泰兴、姜堰至黄桥等工程研究。实施青年路北延、凤凰路东延、运河路西延、海阳路贯通等城市主次干道建设。
高端商务商贸:大力引进高端商贸首店,实施金融中心、华润万象城以及双子塔和周边环境提升,招引实施大型游乐项目。
文化项目:改造复兴涵东、渔行水村历史文化街区、八字桥城市风貌街区,建成泰来面粉厂工业遗址文化复兴项目,实施古盐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海军文化园、天目山文化综合体、文化中心改造提升等项目。
体育场馆:建成市体育公园、市水上运动中心,体育学校迁建,改造泰州二中体育馆、泰州中学体育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体育馆、姜堰区文体中心等。
社会事业:实施凤凰小学南校区、泰州实验中学新校区、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友好医院)、市人民医院新区医院二期、市第五人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二期、市福利中心二期等。
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工程:
实施“精·彩家园”城市环境综合提升行动、“幸福水天堂”城市魅力提升行动、“完整街道”空间品质提升行动、省运会推动下的城市建设整体提升行动等,力争改造老旧小区200个,棚改计划9000户,新增停车位1.5万个,新增城市公园10个、街头游园90个,启动建设郊野公园。
建优支撑三极。着力打造金融商务、健康服务、高铁枢纽极,为城市核心提供有力支撑。
建优金融商务极,以金融广场为依托,加快繁荣中央商务区,推动商业、文化、科技功能叠加和环境提升,打造兼具文化品位和商务气质的发展极。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开展个人信用积分评价。在管理、融资、交通、医疗、旅游等重点领域创新开发“信易批”“信易贷”“信易行”“信易医”“信易游”等信用惠民便企场景应用。
建优健康服务极,推进国际精准健康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高端人才集聚、研发优势凸显、康养资源丰富的发展极。
建优高铁枢纽极,做好片区功能规划设计,打造吸引企业总部入驻、高层次人才汇聚的发展极。
建好特色三城。充分发挥海陵区、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姜堰区资源禀赋优势,突出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发展同向。
海陵区重点实施老城更新,推动西北工业片区转型,发展都市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打造集萃人文、承载记忆、寄托乡愁的魅力古城和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
医药高新区(高港区)重点做强医药产业和临港经济,推进“港产城”联动,着力打造滨江而兴、产业繁荣、宜居宜业的活力新城。加快泰州医药高新区和高港区融合发展,实行“区政合一”管理体制。加快编制港产城融合发展总体规划。
姜堰区重点发展特色工业、生态休闲产业,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着力打造风景秀美、生态优越、令人向往的康养名城和教育强区。推进泰湖生态新城建设,支持张甸镇规划建设泰姜融合共建区。
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现代服务业总体功能布局。
一核:中心城市中央商贸商务核。依托城市核心区,引入优质资源,大力发展金融服务、高端商贸、商务休闲、高端养老、文化体育和美食时尚等都市服务业态。规划建设中心城市金融商务、健康服务和高铁枢纽三个重要增长极,改造提升海陵区、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姜堰区高端服务业“三城”。
一带:沿江生产服务创新带。重点促进港口物流、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构建沿江生产性服务业走廊。
一区:里下河生态休闲文旅片区。坚守生态本底,强化生态农业与旅游功能叠加,完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构建“一主两副、一带四轴”市域总体发展格局。
“一主”指泰州都市区。加快做强中心城市,推动中心城市与泰兴同城化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经济,打造生态宜居、产业先进的现代化都市区。“两副”指靖江城区和兴化城区。“一带”指沿江港产城绿色转型发展带。打造生态环境优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走廊和特色城镇带。“四轴”指南北向的沿宁靖盐发展轴、沿兴泰发展轴和东西向的沿如泰发展轴、沿宁启发展轴。
沿宁靖盐发展轴和沿兴泰发展轴是泰州沿江和里下河地区互动发展的联系轴,也是泰州跨江联动,将上海及苏南发展能量向腹地辐射传递的联系轴。沿如泰发展轴串联泰兴城区、黄桥等城镇,沿宁启发展轴串联海陵和姜堰城区,也是对接沿海、推进江海联动的重要联系轴。
推进形成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特色镇四级城镇体系。大力推进靖江、泰兴、兴化三个中等城市加快城镇化建设。
靖江突出跨江联动,当好融入长三角、对接苏锡常的桥头堡,建设长三角先进产业基地、现代化生态宜居港口城市。
泰兴着力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市)建设,构建融入苏南、跨江融合、南北联动的先导区,当好沿江区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同提升的标杆,打造江苏沿江重要的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兴化坚持绿色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生态品质优良、生态经济活跃、宜居宜商宜游的里下河水乡城市。
建设一批10万左右人口规模的小城市,重点发展靖江新桥,泰兴黄桥、虹桥,兴化戴南、安丰,姜堰溱潼等6个小城市。因地制宜推进靖江季市、生祠、西来,泰兴宣堡,兴化沙沟、戴窑、千垛,姜堰张甸、蒋垛等30个左右重点特色镇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将有条件的镇逐步发展成为小城市。依据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分类发展1500个左右规划发展村庄。继续加大对黄桥老区、里下河经济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
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着眼市域一体化发展,形成1小时市域交通圈、中心城市至各县级节点半小时通行圈;以高铁高速、城际轨道交通和港口集疏运体系为主,加快推进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构建高快铁路网。加快建设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铁路,力争开工建设淮安至泰州(兴化)铁路,推动常泰铁路开工建设,着力构建“两纵两横”高快铁路网。推动建设靖江至江阴城际铁路及延伸线,积极推进扬泰城际铁路、靖江至南通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开展市域城市轻轨研究。
加密过江通道。建成常泰长江大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开工建设江阴第三过江通道、张(靖)皋过江通道,规划研究靖澄、张靖等过江通道,到2025年,形成“四通二建”6座过江通道布局。
完善公路交通网络。建设阜溧高速建兴段、宁盐高速和兴东高速兴化段、如常高速泰兴段,扩建盐靖高速、广靖高速及沪陕高速平潮至广陵段,形成以宁盐和兴东、启扬、沪陕(京沪)、如常高速为“四横”,阜溧、盐靖高速为“两纵”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与毗邻市100%通高速公路。加密区域干线公路网,继续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逐步推动各市(区)之间“断头路”“悬浮路”接通,促进互联互通。根据新一轮交通布局和发展需要,对相关市(区)重点出入口道路进行优化改造。
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加快扬州泰州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加大国际航线开辟。推动地区级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实施兴化通用机场等项目。
完善客货运枢纽建设。加快推进泰州南站、泰兴站、靖江站、兴化站、黄桥站等建设,把泰州南站打造成为服务市域、辐射周边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完善公路客运枢纽布局,引导货运枢纽建设。
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工程:
铁路建设:加快建设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铁路,力争开工建设淮安至泰州(兴化)铁路,推动常泰铁路开工建设,推动建设靖江至江阴城际铁路及延伸线,推进扬泰城际铁路、靖江至南通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开展蚌埠经兴化至大丰港铁路、宁镇(扬中)泰城际、新长铁路扩能改造等前期研究。
过江通道:建成常泰长江大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开工建设江阴第三过江通道、张(靖)皋过江通道,开展靖澄过江通道、张靖过江通道、润泰过江通道(G523)、泰兴至扬中过江通道前期研究。
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建兴高速、宁盐高速、兴东高速、如常高速、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北连接线,扩建盐靖高速、广靖高速、沪陕高速平潮至广陵段。
干线公路:建成353省道泰州段、232省道泰兴段和靖江段、兴化合陈至临城公路(351省道、231省道),开工建设344国道兴化中堡至周奋段、328国道泰州段改线、姜高公路、232省道泰州城区段和兴化段、125省道兴化段、465省道兴化段、355省道高港段等项目,适时启动泰州南部东西干线(虹桥至如皋)研究。
港口航道:建设泰州港泰兴港区过船作业区滨江通用码头、泰州港泰兴港区七圩作业区公用码头、泰州港靖江港区新港作业区江苏省煤炭物流靖江基地项目二期工程配套码头等重点工程,姜堰内河港集装箱港争创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推动实施兴东线航道整治工程,推进疏港铁路支线建设。
枢纽建设:围绕高铁建设进程推进泰州南站、泰兴站、靖江站、兴化站、黄桥站枢纽建设,实施宁启铁路姜堰站综合客运枢纽提档升级工程。加快推进高港北站、曲霞汽车客运站建设。加快高港(苏中)智慧物流园、姜堰铁路物流园等物流枢纽布局建设。